“新工科”这三个字,正像一块投入高考志愿填报池中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从国家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到全球产业变革倒逼技术人才升级,工科专业的热度早已突破校园围墙,成为千家万户盘算志愿时的“必选项”。
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工科强校的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那些以“理工”“工业”命名的院校,仿佛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往年够得上的分数,今年可能连投档线的边都摸不着,不少考生和家长对着志愿表犯愁:难道想读好工科,就只能在分数的“独木桥”上挤破头?
其实,浪潮之下,藏着不少被“标签”遮蔽的机会。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工科类院校时,一批非工科背景的高校,正悄悄在新工科领域攒足了底气,比如,湖南工商大学就是其中实力出众却容易被考生忽视的一员。
若剥离“工商”的标签,湖南工商大学的工科家底其实相当扎实,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实验实训平台优越外,该校开设的新工科专业数量、招生规模与考生而言都为考生提供了优质的成长平台和极大的上岸几率。
展开剩余64%目前,湖工商建有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等10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其中智能计算与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算力平台和算法测试系统,能满足从基础算法研究到实际项目开发的全流程需求;还与本地科技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更是将课堂延伸到生产线,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触真实的技术难题。
师资方面,该校构建了“领军人才+青年骨干+行业专家”多元融合的人才梯队,这意味着既有深耕领域多年的学者,也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他们带着科研项目走进课堂,将论文写在产业一线——这种“产学研”紧密联动的模式,让工科教学跳出了纯理论的框架,更贴近产业真实需求。
育人成效的体现,藏在学生交付的就业成绩单里,该校毕业生大量进入华为、百度、中兴、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等知名企业,以及省内外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公司,从事算法研发、系统运维等核心岗位,企业反馈中,“上手快”“能解决实际问题”是高频评价。还有一大批毕业生升学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顶尖985高校,这充分说明湖工商的专业设置、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十分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湖工商的“新工科”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资源能源环境等前沿领域,专业布局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契合。共开设了43个“新工科”专业(类)面向招生(含院士卓越班、卓越工程师班)如机器人工程、工业智能、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量子信息科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等前沿专业,从专业类别和培养模式上都能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并且“新工科”专业共招收4750人,也给予了更多志在工科领域的考生报考的机会。
从招生角度看,湖南工商大学的新工科专业,正以相对温和的分数线,提供着不逊色于传统工科院校的培养质量。相较于那些分数高企的工科类院校,这里为考生提供了一个“低门槛、高适配”的选择——不必为追逐“工科标签”而勉强自己跨过过高的分数门槛,却能获得扎实的工科训练、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就业空间。
发布于:陕西省驰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